入世十年 电子大国迈向电子强国
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。在这10年里,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国际市场逐渐接轨,取得了长足进步。加入世贸组织的10年间,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抓住国际市场进一步打开的重大机遇,积极引进外资,加快承接国际产业转移,扩大产品出口,鼓励企业“走出去”跨国经营,产业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2001~2010年,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从0.82万亿元增长至7.8万亿元,年均增速28.4%。
结构不断优化
电子基础行业大规模制造工艺不断升级,整机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加快。我国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从以0.8微米~1.5微米为主,到普遍具备0.13微米以下工艺水平和百万门规模设计能力,部分领军企业具备了45nm/40nm设计能力,最大设计规模超过1亿门;制造工艺从仅为0.25微米到12英寸生产线,已经可以量产65纳米芯片,45 纳米工艺进入前期研发。以2003年上广电和京东方启动建设第5代生产线为起点,目前国内已有4条5代线和2条4.5代线建成量产,京东方和中电熊猫的6 代线也已建成投产。计算机、彩电、手机等整机产品的平板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趋势明显:液晶电视产量占彩电总产量比重达75.5%;笔记本电脑产量占计算机总产量比重达75.6%,平板电脑、台式一体机的销售量增速超过30%;3G手机产量同比增长60%,智能手机产量占比超过20%。
外贸高速发展
加入世贸组织以来,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规模总体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。2010年,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万亿美元,由2001年的1241亿美元增长为10128亿美元,增长了7倍,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持续保持在30%以上。其中,出口额由2001年的 650.2亿美元增长为2010年的5912亿美元,进口额由2001年的590.8亿美元增长为2010年的4216亿美元。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,2009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同比下降12.8%,首次出现负增长。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外贸回升速度持续加快,2010年进出口增速再度超过 30%。
研发取得突破
集成电路、软件、移动通信、新型元器件、数字视听、计算机等产品技术领域均取得较大突破。通用CPU等一批中、高端芯片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,集成电路设计水平突破65nm,909升级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Linux、国产中间件、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、杀毒软件相继开发成功,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领域。第三代移动通信、数字集群通信、光通信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,自主知识产权的TD-SCDMA标准成为三大国际主流标准之一,其演进技术成为4G国际候选标准,并已开始商用。光电子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,已可生产光纤预制棒、液晶面板、有机发光二级管、太阳能多晶硅等较高附加值产品。AVS、DRA等自主音视频标准已成为国家标准,并实现相关应用;一批数字电视相关产品、标准进入商用化阶段,专用芯片配套能力增强。“银河”、“曙光”的计算能力已步入世界前列,深腾等高性能服务器打破了国外封锁,路由器交换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研发取得明显进展。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有力推进,形成了TD-LTE、AVS、DRA、DTMB、闪联等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的技术标准。2010年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万件,稳居各行业之首。
利用外资加速发展
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做大规模的重要途径。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,外资企业加快来华投资步伐。《财富》“世界500 强”中90%以上的IT企业均已进入中国,《商业周刊》“全球IT百强”基本已在华投资。外资企业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因素。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三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72.4%。同时,外商投资项目技术引进产生技术外溢效应,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。
加工贸易占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比重较大。加入世贸组织以来,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势突出,2001~2010年,年均增速27.8%。如果抛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,以2008年的出口金额计算,则年均增速达34.7%。
坚持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相结合,在更大范围、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。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程度很高,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,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。目前,以电子百强企业为代表的骨干企业“走出去”战略成效显著,多家企业出口和海外经营收入占比超过一半,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。华为、中兴已经步入全球电信设备提供商的一线阵营,营业收入规模分别排名世界第二和第四;联想与NEC合资后在全球PC市场份额中排名上升至第三;海尔、海信、TCL在世界家电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,部分产品份额跃居世界前五;京东方、同方、广州无线电、海康威视在液晶面板、安检系统、ATM机、视频监测系统等产量均进入世界前十。
技术仍是关键问题
自主创新能力不强,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。高端通用芯片、核心电子器件和大尺寸液晶面板等关键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。在通信、计算机、数字视听、电子器件、信息材料等领域,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明显低于国外。关键技术较为落后,核心专利数量少,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慢,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。
大部分产能处于价值链中低端,产业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,主要集中于整机和中低端零部件的大规模组装加工环节,基本处于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中低端。同时,产业较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。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,全球电子信息产品需求萎缩,出口额下降,加之内需市场对产业发展拉动不足,产业自主调控能力弱的问题愈加凸显。
相关文章
更多>>- 2012我国电子零部件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02-26
- 医疗器械引领中国电子元器件的发展01-03
- 关于电子产品接触不良的问题12-28
- 2012半导体行业有望复苏12-24
- 物联网将在200个农业示范区试行12-23
- FPC用量比重逐年加大,企业牢牢把握机遇12-19
- 高速率传输下,连接器的发展动态12-15
- 电子信息产业抓住西部机遇12-07
- 五条举措平衡电子信息产业国内外市场11-28
- 纳米技术在微电子连接上的设计应用11-25